NEWS最新消息

2025/11/27 前鄭和甲骨文美洲創世記 晚生姓高 聖羅倫佐

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教科書都聲稱,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997年,萊瓦西斯寫了《當中國統治海洋時:龍座寶船,1405-1433 年》一書,借鑒了目擊者的敘述、明朝官方歷史以及非洲、阿拉伯和印度的資料,將讀者帶入鄭和七下西洋,中國最輝煌的科技時代。文筆引人入勝,是明朝早期,最繁榮時期——最完整的西方介紹。明朝經濟貿易強大,當時歐洲剛走出,黑暗的中世紀,而美洲大陸,還是等待開發,荒蕪之地, 如今,中國沿著鄭和航線,經海路和陸路,到達歐洲和非洲, 是友善、善意、和平、互利!
甲骨文是商代, 盛行的古代獸骨占卜文字。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 1899 年,在河南安陽的一塊藥用龍骨(甲骨)上發現了銘文。 他斷定骨頭上的象形文字,是商代的聖物。 這項發現,引起了中外學術界的關注,並持續研究。迄今為止,已出土倖存甲骨約15.4萬塊。胡厚宜的《甲骨學五十年總結書目1899-1949年》,收錄了中外學者,出版的研究索引。 
2010年11月12日,首屆聯合國中文日,在紐約總部舉行。南京大學甲骨文專家,范毓周教授,發表《漢字的起源與發展》的演講。 他提出,大約在3000年前,商代的王室貴族,可能利用太平洋暖流,逃往中美洲,創造並促進了受商代影響的,奧爾梅克文化的興起和繁榮,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偏愛玉石,崇拜龍。 教授親自在墨西哥拉文達4號遺址,奧爾梅克文化,祭祀中心,發現的文物中,發現了一組16件小玉人和6件玉圭。 兩根玉圭上刻有甲骨文「十秀二,進三一報」和「小秀」。 這訊息被解釋為意味著十二代之後,又增加了三代,面對祖先進行莊嚴的崇拜。
德州教授, 許輝博士也得出,同樣的結論。 今收藏他的書《奧爾梅克發現》。 2010年,親自驗證加州,舊金山金門公園,迪揚博物館的原件文物展。 據考證,殷人是有航海經驗和能力的民族。 《詩經·商頌》中,歌頌殷人祖先的「長髮」中就有「英雄烈士,記海外」這句訴說。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獻公時代,殷人就能夠渡海征服海外。 據信他們是乘著溫暖的太平洋,洋流航行進入中美洲。戴維斯大學退休教授史蒂芬·傑特(Stephen Jett) 撰寫了《古代跨洋,重新發現與前哥倫布時代,美洲的接觸案例》一文,解釋亞洲移民是乘船, 而不是步行,穿過白令海峽抵達。 
加州海岸的一些岩畫,描繪一艘巨大的帆船,後面有巨大的彎曲水流,前面有一個倒下的頭顱像。 解釋是大量移民乘帆船,長途航行而來,並出現傷亡。 這是石頭上的跨太平洋歷史。
已故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 David Keightley(吉德煒1932 – 2017 )是商代歷史和甲骨文的權威。 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許進雄博士,繼續研究傳教士詹姆斯·梅隆·孟席斯(James Mellon Menzies,1885 – 1957 )的甲骨文。 2017年,甲骨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甲骨文是漢字的原始來源,但不是最古老的文字,而是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系統。 殷人將占卜與文字結合起來,將占卜的過程和結果刻在獸骨、龜甲上,形成了甲骨文化。 有趣的是,帶有陰陽二元符號的《易經》源自殷商時期的龜甲占卜。發現甲骨文, 有助中國學術史研究,對早期跨太平洋互動有更大意義。 從傳說到相信的歷史,甲骨文反映了商代社會, 經濟、政治、軍事、刑法、農業、商業、天文和地理。 甲骨文中已包含象形、識字、注音、抄寫、借詞等基本造字方法。 現代國人透過,對甲骨文的分析,來解讀商代,留下的寶貴遺產。 這些文化財富,見證了祖先的勤奮和智慧,他們透過使用龜甲和獸骨,記錄與神的交流。 這千年古文字,激勵現代人,保存和發揚自己傳統文化。
多年前,探訪密蘇里州,華盛頓州立公園,考察印第安人岩石上之雷鳥,天圓地方,原始八卦圖,雙足跪下向西朝拜之岩雕。還參觀伊利諾州,奧爾頓的 Piasa飛龍岩畫。在聖路易市,藝術博物館中國藏品,看到雷鳥青銅器,在中國神話,雷電來自大鳥,另一個龍正面,就像Piasa飛龍。古籍中稱為應龍,控制兩條河水流。還看到一幅明代宮女,抱著鸚鵡的畫,鸚鵡來自美洲,鄭和下西洋,可能到過美洲大陸?他鄉遇故國文物!
芝加哥學者約翰· 華士堅博士 (Dr. John Ruskamp) 對北美印第安人岩石上的甲骨文,實地研究,並出版報告《亞洲迴響》,其中包含50多張,北美巨石上, 刻的中國古代甲骨文的照片。 其中圖像,非常特別。 石上刻甲骨文,由右到左為:舟、果、田。 解釋是,懂甲骨文的巫師,以甲骨文,留下了這段可讀的信息,記錄乘船旅行,發現花果之地,留下開荒田。 在另一可讀的古信息中,用一隻狗西方獻祭,不忘祖先的故鄉,也可能是商代的第三位商王大甲。 美洲的甲骨文雖然沒有像商代, 具求神問祖、占卜的功能,但不少甲骨文, 確實記載了一些精神訊息。
年前曾和華士堅博士,往南加州實地考察,岩畫刻在罕有人蹤,旱溪黑火山岩石上,畫有大圓圈射線,表示東方升太陽,兩座山地標指示左二途、右三途,有華茂大樹如傘圖,是否指北上之紅木巨杉(扶桑)?更有甲骨文田、中、刺、水、舟等,甲骨文與各州岩畫雷同!特別舟字,是否華夏先民,東大遷移標記?岩畫祇有兩隻羊。此地無樹林,有麻雀,無老鷹,看見岩石淺坑作磨粉用。在岩畫區,拍照留下足跡。南加州土人(Chumash)以大樹幹造舟,稱「獨木」。清晨野外採蜜。在舊約聖經,摩西在曠野,天降瑪拿供應。美土人亦得神賜,是神州選民?這部落使用五十多種草藥,以陰陽二元哲學,治療疾病! 聖大巴巴拉自然史博物館,有這個部落展覽室,巫師的語言記錄,在後院,種草藥植物園,在聖大巴巴拉的洞穴內,有古彩岩畫,多層十字同心圓鋸齒太陽紋,有多足雙頭鳥,曲線表示太陽運行軌跡,似仰韶文化?(造訪網站觀看: https://www.parks.ca.gov/?page_id=602 360度虛擬遊覽)!有兩萬件最大岩畫區Coso,位於加州南部內陸沙漠,是最壯觀原住民岩畫地。獨特的大角羊、盾狀圖像和類人形象。博士出版《亞洲迴響》,岩畫天書實證,華夏人在前鄭和,哥倫布時代, 曾往返美洲,並和土著有文化交流。石頭作記!可供研究更多的歷史。在《來自亞洲的第一批移民:北美印第安人的人口史》一書中, 透過牙科記錄,可以追溯到北京的周口店和藍田人,北美印第安人同屬華人群體。 作者賈菲先生,對美加的原住民,進行精彩的搜索,以便讀者對創造偉大,美洲文化的原始定居者,有個全面歷史,正確的理解。 然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誤登陸印度後,他們生活遭到嚴重破壞, 遭遇種族滅絕式的屠殺。
多處岩畫證明,懂甲骨文巫師,東渡美洲,是華夏殷商子孫?各族保存華夏名如蕭慎,蚩尤,百越,和平,合和,渾沌,太昊?據王大有教授《中華祖先拓荒美洲》一書,東岸行聯邦制,和和平大法的易洛魁族是軒轅族後代。在明尼蘇達州上達科他族人,刻下《禹王太平和黑矩重望》岩畫,逢節族人齊集聖地,擊鼓高呼「禹王太平」,紀念先王。
多年前,芝加哥女律師默茨(Henriette Mertz,1898-1985)根據古籍《山海經》、《海外東方》、《大荒東方》, 進行北美實地調查。 寫書《淡墨-中國遠征美洲的兩段古代記錄》。莎樂‧里斯出生於開封,傳教士家庭,根據默茨書中指南,,記錄她的旅程,著作《古代中國人探索過美洲嗎?:我穿越落基山脈,找答案的旅程》。
加州屋崙華埠,圖書館藏已故學者,偉聚賢研究巨著《中國人發現美洲》。考證中國文獻內述美洲蜂鳥、鳳梨、玉米、番薯、南瓜、花生、辣椒、煙草等。已故徐松石牧師寫下《禹跡華蹤美洲懷古》,《華人發現美洲考,上中下冊》。珍藏已故王大有教授送贈巨著《殷地安之謎》,有參考價值。英國前潛艦司令,孟席斯(Gavin Menzies,1937-2020)寫下《1421年中國人發現世界》, 公共電視台製作了DVD-《1421 中國人發現美洲?》, 專題探討,他書中概述的理論。 他是業餘歷史學家,提出可能永遠改變,看待全球歷史的論點:鄭和和他的寶船發現了美洲,中國帆船首先繞地球一周。新書《誰發現美洲?》力證鄭和比哥倫布早70年,到達美洲,引來爭論。他被文化打手封殺, 然而,他並沒有解釋美洲大陸, 存在古代甲骨文,從公元前 1045 年左右到 1899 年在安陽發現為止,甲骨文已經消失。而在美洲重新發現! 1421基金會在鄭和世界論壇期間,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新計劃。這是線上網站,旨在延續 ,孟席斯的教育、探索和研究 全球探險歷史的使命。
據印第安人Francis Lee博士之《Native Time》記下和平族和其他族人,曾在龜島(美洲)遇到大禹派來,考察使者大章和豎亥。古籍《山海經》上書禹帝命大章堅亥步自東至西極,北至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值得注意的是,梁書上有齊永元元年,慧深和尚曾到訪扶桑(美洲),佛教直接影響瑪雅文化發展,特別以掌心有眼,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佛佗坐態, 詳見邵邦華教授書本:《The Origin of Ancient American Cultures》, 《Asiatic influences in Pre-Columbian American art》。李兆良博土之 《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和《宣德金牌啟示錄: 明代開拓美洲 》, 為鄭和環球之旅 翻案, 列舉對美洲土著留下中華文化影響與交流。令人感興趣,是歷史悠久的Muscogee (Creek) Nation and Seminole Nation of Oklahoma俄克拉荷馬州,塞米諾爾民族的兩面旗幟上,融入伊斯蘭教的新月和星星。 鄭和是否登陸美洲大陸,與美洲原住民部落,分享伊斯蘭教?不同的發現,都指向正面!
去年有幸參觀,台北中央研究院的甲骨文物展覽。 看到挖掘出來實體,令人興奮, 一飽眼福。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發現一些人物雕刻,與美國西南部,原住民,Fremont岩?雷同! 對中國西部部落族群的展覽,將成為探索和研究美國原住民文化,有趣的課題。長榮海事博物館, 收集古今水運交通工具,有真人大小的鄭和和他的寶船雕像, 在南加州Oxnard市,海峽群島海事博物館 (Channels Islands Maritime Museum), 有真人大小的鄭和,錦衣威嚴,雕像及寶船,光榮紀念他七次下西洋!哥倫布的小船 相形見拙。
年前參觀拿華豪Navajo部落,母系社會保留區,有和西藏僧人一樣的沙畫。帶領參觀電影《神龍猛虎闖金關》中的蜘蛛岩柱,他們的字音是古漢語, 馬音驥。新墨西哥岩畫紀念區,位於市郊,交通便利。北美西南部地區,存著大量甲骨文岩畫,但並未受到主流學術界的重視,遺憾的是,在愚昧無知, 沒有進行科學論證研究下,他們就極力壓制嘲笑。 對遠古象形字一無所知,捕風捉影,抽象瞎猜,得出可笑結論: 巫師服用迷幻蘑菇後,爬上岩石並製作奇怪的岩畫。 看到這些歷史文物,遭受槍擊、竊盜、破壞等惡行,令人心痛。 求政府保護搶救。國家公園提醒,欣賞保護珍貴的岩畫遺產,防止破壞盜竊!
發現甲骨文, 今已有百多年的歷史。 而北美岩畫中甲骨文的研究,才剛開始。 從加州海岸和東部,在北美的岩石上,可以看到古代甲骨文和各種中國符號和圖案。岩畫中的甲骨文是冷門話題,華夏人曾多次到達美洲,都是前鄭和/哥倫布時代。 許多關於19世紀華人旅居美洲書籍,都談到了前哥倫布之早期定居。美洲岩畫石上甲骨文, 歷史證明,商代祖先是最早遇見新大陸的原住民。 他們在這裡定居後,又來回奔波。 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 是中華炎黃後裔的遠親! 希望更多的學者關注,並繼續深入探討,中美跨太平洋文化議題。
在這個感恩節假期,我們將與遠親,美洲原住民一起慶祝,享用火雞、玉米、番薯和南瓜批,感謝他們,對美國和世界的貢獻,讓我們舉杯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