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5/08/14 九月十三日舉辦2025美中西區 華人學術聯誼會年會
你有長期失眠、焦慮,或者因為癌症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問題嗎? 你想了解不靠藥物也能改善失眠、減輕疼痛、並且透過恢復身體內在機能,來促進再生健康的方法嗎? 而未來AI人工智能會如何幫助藥物研發?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九月十三日(週六)上午八點半,美中西區華人學術聯誼會(MCASTA)在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UMSL)舉辦的2025年會,會中將邀請多位專家提供整合醫療的新視野,幫助你向失眠 疼痛和疾病說不!
MCASTA(Midwest Chinese American 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成立於1983年,一直致力於推動在美國中西部華人學者和專業人員在科學研究的交流與合作。今年年會的主題:“整合醫療新視野:連結科技、心理與生理” 探討一般人常見的醫療問題,希望吸引更多人參加。大會邀請的四位主講人在醫療健康領域各有擅長,包括藥物設計方法公司創辦人何美中博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莊凡萱,邁阿密癌症研究中心腫瘤科針灸師莫遵立博士,以及來自印弟安那州,持有再生健康和多項證照的邱佩玲女士,從各種層面深入淺出的和大家分享最前沿的研究和臨床治療結果。
何美中博士曾任職於聖路易華盛頓大學,並在軟體開發加速藥物研發方面具備創新技術,獲全球四十多家藥廠認證使用。他首先將探討具代理性的人工智慧(Agentic AI)如何使用在新藥和治療方法的研發,這是一種被設計用來自主運作、追求特定目標,並能隨時間調整其行為的系統,並且在精準鎖定疾病方面帶來顯著提升。
莊凡萱教授目前在華大精神與神經科擔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執照臨床心理治療師。她將臨床看診的經驗和研究結合,介紹如何利用認知行為治療(CBT-I)的策略,來幫助改善導致失眠的習慣與模式。這項方法是目前針對慢性失眠的黃金標準、而且具有實證基礎。她將分享實際病例中如何應用這個原則,來促進長期的睡眠改善,不靠安眠藥也可以一夜好眠。
來自邁阿密癌症研究中心的莫遵立博士,同時具有針灸、中醫和西方傳統醫學的訓練。他提到針灸是中華傳統醫學裡歷史悠久的治療方法。作為整合醫學的一環,針灸已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療法,可以緩解症狀、減輕癌症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並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他在臨床上透過將細針插入特定的解剖穴位,幫助病人調節生理功能並促進身體自我修復。而他也會分享針灸在處理化療引起的噁心與嘔吐、癌症相關疼痛、疲勞、熱潮紅、神經病變、焦慮及失眠等方面的成效。更有新興的研究指出,針灸有潛力增強免疫功能並支持情緒健康。
另外一位來自印弟安那州的邱佩玲女士,目前從事再生健康教練與諮詢,持有再生健康從業人員、臨床虹膜學家、認證整合營養健康教練、生物能量健康從業人員等多項證照。她將分享如何恢復身體內在環境,利用根植於身體的自我智慧與表觀遺傳學科學,啟動自身的自然療癒潛能,實現長久的生命活力。她強調毒素、情緒壓力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會破壞細胞健康,透過處理這些根本原因,而不是僅針對症狀治療, 將能夠帶來健康的根本轉變。她自己就是因此受益,改善多年的健康問題,同時也幫助病人在減重、失眠、其他慢性病上恢復健康。
MCASTA會長馮鴻璣表示,年會歡迎聖路易各方人士與會,九月十三日當天上午八點半報到,九點正式開始,活動完全免費並提供午餐,讓與會者可以更多交流,預計十二點午餐過後結束。為了準備午餐供應,請參加者儘早報名,網址:www.mcasta.org 或掃描海報上的QR碼。
年會地點: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Center (EIC), UMSL
(Location: https://maps.app.goo.gl/LT5uhLCj8639WsA56)
